太子参,顾名思义,的确与太子有关,这个太子就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。
1368年,大明王朝建立,朱标被明太祖朱元璋立为太子,从而开始了他长达25年的储君生涯。为了训练出理想的继承人和能干的守成之君,朱元璋处心积虑,费尽心机。建国后,广聘名儒,在宫中特设大本堂,贮藏各种古今图书,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,并挑选才俊青年伴读。在教学中,太子的一言一行,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。
朱标生性聪颖,没有辜负其父朱元璋的寄托,长大后,温文儒雅,颇具儒者风范。同时为人仁慈,兄弟及将臣中有人犯罪,他都为之开脱。然而,因朱标先于宋太祖去世,未即皇位。谥称懿文太子,葬于明东陵。数年后,在其墓地及周边山麓长有许多绿色植物,顶端开有白色或者紫色的花朵。周围村民好奇,采其根茎洗净晒干,试煮煎汤饮之,发现味甘微苦,颇为可口,长期服用,气力倍增。因其功效类似人参,长于朱标太子墓地及周边,故命名为“太子参”。
关于太子参的命名还流传着另外一个与太子有关的版本。话说,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为出版《本草纲目》日夜兼程赶赴金陵(今南京)后,住进一家客店。入夜时分,忽闻邻壁房间有妇女呻吟声,于是便问店小二:“邻壁何人患痛呻吟?”店小二回答:“是贱内患痛难受呻吟,已有几天了!”“有病为何不去求医?”李时珍困惑不解。店小二解释说:“先生有所不知,我们虽然在京城开店,但赚来的钱还不够买一家七口人的柴米油盐,哪还有……”动了恻隐之心的李时珍即刻随店小二进入隔壁为其妻诊治。同时,李时珍了解到病人家好几天没米下锅,病人只能以番薯干作“营养品”,而店小二和5个孩子靠孩子挖来的野菜充饥。李时珍顺手拿起锅台上的一根野菜在嘴里嚼了一下,说:“这是一种中草药,可治你妻子的病,是从哪里采来的?”店小二说:“城外,紫金山上!”李时珍忙随手掏出一锭银子说:“给!天明以后去集市上买点来,把此药先煎给你妻子服用,服后便会好转的。”店小二闻言,感动得双膝跪地,连声道谢。次日,店小二的妻子服了药,病果然好多了。为感谢李时珍,店小二把李时珍带到紫金山南麓的明东陵,只见那里有很多店小二妻子服用的草药。李时珍如获至宝,挖了一大担回家。这种药草长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,因此就把它取名为“太子参”。可是,李时珍并没有把太子参收录《本草纲目》,生怕大家知道太子参后都到太子墓地采挖而触犯王法,这或许也是李时珍终身遗憾的事情。太子参具有补虚药,补气药的功效。主治心悸、怔忡、水肿、消渴、肺虚咳嗽、脾虚食少、精神疲乏,也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、心悸不眠、虚热汗多等症。
|